第55章 心腹秘书的第二课_重生之官路青云
笔趣阁 > 重生之官路青云 > 第55章 心腹秘书的第二课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5章 心腹秘书的第二课

  在甘州省和鹏城市,相继有了亮眼的工作成绩之后,国家能源工作领导小组,这个原本架空于云端的新单位,彻底地实现了将影响力扎根到地方。

  地方各省市之间,其实有着比较明显的羊群效应。

  中枢首脑作为牧羊人,成功地引导了领头羊开始迈开步伐后,各地就会自发地跟进。

  更何况甘州省和鹏城市这两个领头羊,经历实践的检验,已经率先一步进入到这片肥美的草原。

  它们的成功,不仅会引发其他省市的积极响应和纷纷效仿,甚至还会反过来吸引中枢,加大对这个方向工作的投入。

  国家能源工作领导小组,虽然还未完成最后一步的惊艳转身,定岗定编成为一个政务院直属的国家局。

  但李司长作为第一副组长,作为领导小组的大总管,以正司局级的行政级别,成功实现了选拔配备专职秘书,从这一点来看,就可以窥破一丝天机。

  薛明成为李司长的专职秘书之后,这一段时间,工作反而轻松了下来。

  虽然政务院和国家能源工作领导小组,在知悉鹏城市,BYD和深南时代两家企业联手造车成功的消息后,都相继派出了新的指导组,再次下到地方。

  但这一波的活动,外人看似热火朝天,其实明眼人已经明白,其政治收益已经微乎其微了。这些本质上就是带着宣传任务的镀金之旅。

  真正的利益硕果,已经在打下江山,领兵回朝时,被分配了下去。

  因此李司长和薛明这一次都没有,再进入南下鹏城市的指导组。

  作为最大的受益方,最重要的自然是留在中枢,掌控大局,夯实权利,直到把此次的封赏彻底地消化干净。

  而且这一次薛明被安排成为李司长的专职秘书,并不是无心的举措,甚至理解成酬功奖赏都显得太肤浅。

  其背后的深刻含义,薛明也是在进入秘书角色后,留京的这段时间里,慢慢体味出来的。

  领导的秘书,其实分为好几类,比如文字秘书、机要秘书、通讯秘书、生活秘书等。

  不要被机要秘书、通讯秘书这些名头唬住,能成为专职秘书的往往是文字秘书和生活秘书这两类。

  文字能力不仅仅指写写材料,写写发言稿,更重要的工作职责,其实类似白衣谋士,行采风调研之事,成策论纵横之功。

  而生活秘书则以物稀为贵取胜,一般只有少数高级别的领导才会配备生活秘书。

  高级别的领导人虽然因为年迈有一些生理需求需要照料,但他们思想境界之高,俯瞰全局的工作生涯,让他们更多的精力仍然倾注在一些关键的事情上。这样生活秘书也就成为了手脚和心腹。

  论起与李司长的关系,从文字秘书的角度来讲,薛明目前的表现,应该说是完全称职的,甚至可以说是进入到了相看两相宜的妙境。

  薛明挂职甘州省白京市的时候,原本是李司长存了心思设计,为了中央选调生的薛明,提前积累基层工作经验,解决副处级待遇。

  但如此平凡的一招布局,薛明能抓住机会,在其位谋其政,趁机完成自己执政一方,造福一地的理想。

  而且薛明在地方工作中通过伟业商贸一案打开的局面,李司长身居中枢,又能敏锐洞察,单点突击,借利成势,为自己和己方阵营都谋得到天大的好处。

  如今又有鹏城调研之旅的成绩加持,薛明已经有了成长为李司长自己,甚至其所属阵营军师的潜力。相信至少已经晋升为甘州省副省长的陈书记,对此是充分认可的。

  那么薛明是否已经能正式成为李司长的心腹,得到其身后参天大树的信赖呢?

  最近一段时间的几件小事,让薛明的体会更加深刻了。原来真正成为高级领导的心腹秘书,除了才华与潜力,还有着更平凡,但也更重要的第二课。

  这第一件小事,其实远远谈不上小,外人看来还会惊呼一声土豪。没错,正是安家置业的房事。

  李司长虽然对薛明的经济家底很有信心,但他也并没有真正过问过薛明的具体情况。

  身处帝都的机关单位,李司长对时事新闻一直保持着密切关注,奥运这个,助推帝都面向世界首次亮相的重大事件,最近也越发感到真切了。

  经济是政治的延伸,不需要特殊掌握什么经济学的知识,不需要分析什么城市化发展的大话题,他就知道现在是很好的置业时机。

  李司长手握薛明的档案,知道其家庭情况,父母都是地方体制内职员,薛明并无家庭方面的负担。

  他想借此探探薛明的家底,如果薛明真的有安家置业方面的困难,李司长则也会顺手为其解决掉。

  这其实也并不是千金买马骨,更多地是为了保证薛明工作的稳定和目标的纯粹。

  降低风险和拒绝风险,其价值对李司长和他身后阵营来讲,其价值远远大于一套住房。

  但很快,李司长就彻底打消了这方面的顾虑。

  薛明虽然没有将自己的经济家底和盘托出,但借着领导的试探,一点就通的薛明,立即顺杆子就上了。

  先是略显敷衍地夸赞了一波李司长的眼光是如何独到,而后立即主动表示自己也要追随领导,再弄一套大house,跟领导当邻居。

  弄得李司长一阵无语。

  这第二件小事,则是一顿家宴邀请,邀请人竟然是李司长的父母。

  薛明按约定的时间,恭敬地出现在了李司长父母的私宅。刚见到仍然常常出现在电视上的李司长父亲时,薛明发自内心地表现出了浓重的敬意,还有一丝的诚惶诚恐。

  不过因为是私下会面,李司长的父亲有意地表现得如同邻家老人一般,连吃完饭后的考教对谈环节,都让位给了李司长。

  他自己则如同普通老者一般,垂首一旁,好像只是因为身为主人,不便离席,出于礼仪才留了下来一样。

  实际上,李司长父亲在旁时,薛明一直都有一种针芒在背的感觉。他知道这些问题都是这位垂首而听的老者要听的,他才是真正的掌舵人。

  与李司长对谈,所问的问题,其实与薛明结束挂职离开甘州时的李司长那一次试探,是一致的。

  核心问题只有一个,中枢和地方如果都能安排你去,你要去哪一个。

  这个问题其实不同阶段有不同答案,但考验的本质是忠诚。

  已经信任深种的上下级之间,有时分开才是一种忠诚,领导登高远去,下级晋升封疆之吏,那是守土有责,当好看门人,就是领导需要的忠诚。

  而薛明与李司长的情况,显然不是这一种。

  两人虽然已经构建起了一定的信任关系,但李司长的从政之路,却是特殊。

  李司长本就走了一条捷径,未来从云端中枢到地方大员,这关键的一步,才是他的命中该应之劫,渡劫成功,则会回报以终极福缘,反之则会驻留不前,甚至终其一生都是如此。

  李司长和身后参天之树,需要的永远都是坚定地辅佐他,一起走出这一步的人。

  下地方,主政一方,你不能比他更急。当然也没人比他更着急,更焦虑,也更报以期待了。

  这个问题上,薛明则是早就想明白了关键点。

  对他而言,他虽是重生魂穿的幸运儿,但这一世做的还是自己。这是一种大幸运,但也意味着他不能靠耍衙内手段,任意行事。他需要的扎实积累,厚积薄发。

  这么长时间以来,薛明也在不断琢磨着和更新着对李司长的认识。

  李司长并不是搞人身依附那一套的领导,他也有着与自己相近的从政理想和抱负。

  薛明重生前的记忆中,对官场的关注和记忆有限。

  在不过两届的领导人换届时光中,薛明并不记得,也不确信李司长是否在那一世最终走到了高位之上。

  但薛明重生这一世,愿意听从本心,更相信事在人为,他坚信最终他的人生也将注定精彩。

  因此这个最核心,也最险恶的问题,在薛明这里,对方总能得到那个最满意的答案。

  最后一间小事,则是李司长操心起了薛明的人生大事,他的婚事。

  可能因为是薛明在晋级为心腹秘书的第二课,忠诚考验中,表现得过于令人满意。李司长几乎替代了薛明的父母,发自内心地认真催促起薛明的婚事。

  须知,未来带着薛明下地方时,如果薛明还是副处的级别,无论放到哪一处,都还是副手的位置。

  既然走了这条先中枢后地方的捷径,李司长和薛明两人都得贯彻到底。

  李司长在下地方之前,需要奋力爬上副省级的位置,以免在下面蹉跎岁月,寻觅机缘才能突破这艰难一级的升迁。

  那么同样薛明就更不能以副处级的级别,下到地方。那么未免也距离领导太远。

  而非常重要的是,在那个年代,没有哪位正处级干部,仍是单身未婚的。

  须知,高级干部都是需要向组织报备,并袒露家庭情况的。

  后世中随着干部年轻化工作的推进,可能这个门槛放宽到了厅局级,但现在这个时代,正处级就是那个实打实的门槛。

  就这样,薛明被催婚了。被自己的前途催婚。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ee.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ee.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