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稳固后方出击调研_重生之官路青云
笔趣阁 > 重生之官路青云 > 第40章 稳固后方出击调研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0章 稳固后方出击调研

  产业发展处的后备干部推选工作中,近期可提拔使用干部的决策是最敏感的议题,也是最难啃的骨头。

  这项工作经过委领导办公会拍板定调后,后面的其他工作就顺利了很多。

  因为近期可提拔使用的干部人选给了办公室黎副主任,平调过来。

  委领导考虑需要对产业发展处自身人员的激励提供补偿,所以重点培养人员的人选,作为进入后备干部序列的生力军,这一次破天荒地给了三个名额。

  孙长鸣和彭舟作为资深科长,退而求其次地入选了重点培养人员。另外一位名额则给了在产业发展处工作了五年的张鹏。

  孙长鸣和彭舟两人的入选,虽然各自有着不可思议之处,但也符合疑罪从无的惯例。

  现阶段孙长鸣的纪检调查结果还未出来,为照顾市改革委刘副主任的脸面,也不好直接让孙长鸣靠边站了。

  而彭舟阴风暗箭的手段,梁处长和薛明虽然心中已经能百分百确认,但在委领导众人眼中,也只能因为他是局中人,竞争者之一,而定他个嫌疑。

  如此一来,既保全了改革委上上下下的安定团结,也把有嫌疑的两人放入了不确定性高的备选干部行列,未来一旦查实,不必大动干戈,随时就可以撸下来。

  薛明和梁处长都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

  处室领导班子的新成员,原办公室副主任黎刚,也高高兴兴、干劲很足地跟两人见了面,相谈甚欢,之后正式入驻了在产业发展处的新的副处长办公室。

  在此期间,薛明还有一次被叫到市改革委主任的办公室,这位江姓的主任笑呵呵地勉励了薛明几句,然后递给了他一份文件。薛明看后又是惊喜又是紧张。

  惊喜的是,文件内容里完整描述了薛明这次面对第一场人事工作方面的挑战,得到了上下一致好评,李司长和国家改革委人事司都已获悉,这份文件也会进入到传说中的薛明的人事跟踪档案里。

  紧张的是,薛明真真切切地触摸到了这个跟踪档案的样子,心里不免有了被严格监督考试一般的压力。就像应试教育的某些关键大考,薛明只有一次机会来决定分数如何。

  无论如何,产业发展处终于渡过了争权夺利的险滩,正式进入同心协力的大发展时期。

  薛明接下来的工作规划,还是以调研为主,符合他处在处室领导班子里最新的新兵的角色定位。

  梁处长也表现地十分支持薛明的工作,诚意十足地把这次入选重点培养干部的张鹏,派给薛明调度指挥,协助工作。

  有了张鹏这个本土派的得力干将加入,薛明的调研工作开局顺利了很多。

  虽然薛明戴着个领导的帽子,但事必躬亲的话,不免陷入繁琐的流程事务中。

  一个地方一个风格,虽说照章办事,有章可循,但麻烦的是各地流程不一样,管着大小权利的那一枚枚印章的人也都不面熟。

  安排公车、通知座谈、预约调研、对接接待,等等等等。这些事情在张鹏加入后,薛明的精力终于解脱了出来。

  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张鹏也了解了薛明务实的做事风格,在最近干部推选的鸡血效应下,张鹏对薛明工作的配合,越发高效和默契。

  如今薛明终于可以摊开那张印有秘密字样的,描述甘州省白京市矿产资源分布的地质勘探图,专心地思考起来,接下来的调研工作从何处入手。

  白京市幅员辽阔,下辖的县乡不少,村级别的行政单元就更多了。在这张密密麻麻地布满各色坐标点的矿产资源分布图上,几乎没有空白的乡镇,只有少数空白的村落。

  面对如此丰富却分散的矿产资源,薛明一时头大,不知如何提纲挈领地抓起大头。

  薛明本来还对下面的县或乡镇抱有一丝期待,希望他们已经完成属地资源的统一开采、加工、利用与外销的机制和渠道。但薛明在张鹏的安排下,尝试性地分别走访了一两个县和乡镇后,当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让薛明残留的希望彻底落空。

  大部分地方几乎都在以乡村为单位,组织和管理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甚至有些地方,村子比较大,连收拢到村办企业都做不到,还像占山头一样,各自为政。

  其实薛明主要关注的并不是资源开发效率的问题或者安全生产规范的问题。他知道这个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落地实现。

  就像战争时期的发展队伍一样,养兵、练兵、用兵,不可能让你在一段时间里只做一件事,比如先养好兵、再练兵,再用兵。部队一直都面对着打仗,队伍发展需要螺旋式向上发展。

  基层治理的道理一样,不管工作多么千头万绪,但每天都直面着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好的问题。在不同阶段,实行不同的办法,虽然现代化、规范化程度不同,但也是要按照那种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规律。

  薛明对白京市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的调研,更多地是带着重生者未卜先知般的眼光,在这个粗放式发展的阶段,让地方尽量少受到一些别有用心的外国资本势力的诱惑,尽量少陷入一些本土势力和外国势力一起精心编织的陷阱,为国家和人民减少一些损失。

  像稀土这种,后世有着工业黄金之称的珍贵矿产资源。基层老百姓开采加工,零售着对外卖,即便存在着销路有限,定价不高的问题,但为了改善生活,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付出必要的代价。这个薛明是理解和支持的。

  但在薛明后世的记忆中,这种恶意的低价收购甚至走私,在本土势力和外部势力的精心伪装中,套在正常企业交易的精美外壳下,很长一段时间内曾经大规模地进行着。

  薛明想树立这样一个典型,将这种含稀土资源在内矿产资源的,规模化走私外流的犯罪行为,从阴暗的角落里翻出来,暴露在阳光下,警示后人。

  如今千头万绪,如同大海捞针。而且即便从大海里捞出一两个针头,也不能达到薛明的目的。

  薛明该如何破局呢?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ee.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ee.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