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创新不失传统的手艺_从卖盒饭到中华名厨
笔趣阁 > 从卖盒饭到中华名厨 > 第432章 创新不失传统的手艺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32章 创新不失传统的手艺

  后厨了,冯正明一边指挥大家给其他桌做菜,一边把陶罐里的海参取出来。

  取出来的海参明显是有一些缩水,这也算是正常的现象。

  缩水了,代表海参已经吃进陶罐里汤料的味道。

  而且用鼻子轻轻去闻,能够清楚嗅到葱香和骨汤的香味。

  接下来,冯正明把事先准备好的汤汁倒入锅中。

  先把汤进行一番调味,把烧海参的汤汁调好味道,再把海参和葱段下入一起烧制。

  这个过程中,伴随着锅里的汤汁慢慢收浓,葱的香味也进一步被激发。

  中间还需要向汤汁中加入一次蒸葱的油,以更进一步增加葱香味。

  小火慢慢把汤汁逐渐收浓,最后甚至没有勾芡,也呈现出一种挂勺的胶质感。

  这种时候,冯正明再把只是稍稍炸到金黄的葱段下锅一起烧制。

  等到新下的葱段烧的开始软塌。

  冯正明立刻喊道:“盘子。”

  孙海和陈安邦听到马上把一个一个小盘送上来。

  这些小盘是冯正明专门定制,是专门用来盛放一个一个的葱烧海参。

  冯正明把锅里的海参挑出去,一个一个摆在盘子当中。

  接着再把两种葱段,分别摆放在海参的边上。

  孙海和陈安邦是一起帮着完成最后的摆盘。

  然后冯正明再把锅里的汤汁收浓,最后带一点点的芡,同时再把葱油打入汤汁中。

  葱油淋在一个一个的海参和葱段上,这道菜便算是完成了。

  仔细确认数量,确认每一盘都已经完成。

  冯正明对孙海和陈安邦说:“好了,走菜,走菜。”

  陈安邦快步去把推车推进来,孙海帮冯正明一起把一盘一盘放进大托盘里。

  等到推车过来,用盖子把大托盘盖好后,全都放在推车上。

  冯正明嘱咐后厨一番,再亲自推着推车去上菜。

  在包间里,省领导和侨胞们聊得非常好。

  因为冯宗嘏和司徒老先生重逢,还有大家对鲁菜的讨论,真是让包间里气氛相当好。

  尤其是冯宗嘏和司徒老先生,这两位多年未见的老友,更是有太多太多话题聊。

  通过聊天,冯宗嘏才知道,自己这位司徒大哥竟然终生未娶。

  得知这一点,冯宗嘏也是一直到,恐怕司徒大哥心里还是惦念着自己的老伴。

  司徒老先生猜到冯宗嘏心里所想,他是低声向冯宗嘏进行了解释。

  “你不要觉得是因为婉瑾,我没有成家是其他的原因,实际上,我当年去了国外,一开始生活条件并不好,后来进了大学里,倒是也遇到了一个女孩子。

  只可惜,我和她还没有能够一起毕业,携手步入婚姻殿堂,她就出了意外。”

  听司徒老先生的叙述,冯宗嘏才算是对他早些年在国外的情况有所了解。

  司徒老先生在大学里遇到的那个女同学,是因为一场意外去世了。

  那件事情对当时司徒老先生的打击很大,他很长时间都没有能够走出来。

  一度觉得是因为他自己命硬,所以才会让跟他亲近女性出事。

  所以他自己也逐渐抵触和女性过于亲密接触。

  后来大学毕业,司徒老先生又开始为了生计奔波,更加没有心思谈情说爱。

  直到他真正的事业有成,创办了属于自己的企业。

  尽管事业上小有成就,令他也吸引不少异性的青睐。

  但司徒老先生始终忘不了他的两段感情。

  所以遇到的每一个女性,他都不自觉会和两段感情的“女主角”去比较。

  “哈哈哈,我就这样慢慢把自己给剩下来,这么多年下来,已经习惯了一个人,也就不再想结婚的事情。”

  冯宗嘏很想告诉对方,关于自己和老伴的一些事情。

  只是因为现在的情形不适合说,所以他还是忍住了没有说。

  好在,这个时候,服务人员打开包间的门,冯正明推着推车进来上菜了。

  司徒老先生也立刻笑着问:“正明,这次是葱烧海参了?”

  冯正明微笑点头:“是的司徒爷爷,葱烧海参。”

  说着他揭开推车上大托盘的盖子,瞬间浓郁的葱香味飘散出来。

  接着冯正明和服务人员一起,把一盘一盘的葱烧海参送到每一位客人的面前。

  看到冯正明用小盘上的葱烧海参,让司徒老先生有些惊讶。

  “哦?竟然是一人一份?这个有点特别,这算是一种西式的上菜方式。”

  又仔细看了看,司徒老先生用筷子轻轻按了按盘子里海参。

  “正明,你这个海参,是鲜海参吗?”

  冯正明点头回答:“对,司徒爷爷我今天给各位用的是鲜海参。”

  司徒老先生用筷子轻轻一挑,发现海参是已经被切开了。

  从横切面看,海参是已经烧得很入味。

  这么一看,让司徒老先生不禁感到有些惊讶。

  作为一个老饕,司徒老先生很清楚葱烧海参的难点。

  关键是要让海参烧入味。

  这个很多时候是一些做葱烧海参厨师难以办到的。

  如果是单纯直接去烧,海参是必然很难让里面也入味。

  只是表面浅浅一层味道,那么海参只是提供一种口感,甚至处理不好的情况下,可能还会让海参残留腥味,吃起来味道并不会很好。

  冯正明这葱烧海参,显然是已经烧得入味。

  嗅着散发出的葱香味,司徒老先生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接着司徒老先生用筷子,夹起切好一段海参,放在勺子的同时,不忘还要把葱段一起放上。

  举着手中小勺,司徒老先生笑着说:“这个葱烧海参,必须是海参搭配葱一起吃。”

  其他人见状,也都是纷纷有样学样。

  把勺子里的葱段和海参一起送入口中。

  经过油炸和蒸制以及最后烧的葱段呈现出一种有些软糯口感。

  搭配上海参略带一点弹性的口感,是有些奇妙复合口感。

  而咀嚼的时候,可以慢慢品尝出,烧海参汤汁咸鲜,还有葱的那种香味在口中混合。

  在场的众人多少是有些惊讶,完全没想到葱烧海参是如此美味。

  司徒老先生吃后,抬起头看向冯正明说:“这道菜做的很棒,这个海参不是只有表面上汤汁挂着的味道,而是海参里也同样入味。

  让整道菜吃起来真是让人很舒服,是一种融合为一个整体的味道。”

  这次省里的人也是被这道菜惊艳到了。

  “这葱烧海参味道做的可真好,以前吃的时候,总觉得这道菜有些言过其实,海参吃起来一点味道也没有,觉得这道菜不好吃。”

  说着抬起头看向冯正明说:“原来是手艺不行,小冯的这个手艺可真利害。”

  冯正明微笑说:“谢谢领导肯定。”

  司徒老先生说:“看起来,要把经典老菜传承下去,是真的很考验厨师的手艺,以后我们齐鲁应该要保护好正明这样的好厨师啊。”

  省里的众人也都纷纷附和,都觉得确实应该好好保护冯正明这样厨师。

  尤其是冯正明与那些老师傅们还不同。

  他现在还非常年轻,他的手艺还有提升的可能。

  并且也因为他的年轻,他能更快的适应时代发展,根据时代的发展对菜品进行些许改良。

  这种本身手艺很好,又能够根据时代发展改良菜品的实力。

  再加上本身年龄上足够的年轻。

  在省里的众人看来,冯正明是真的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葱烧海参后,最后冯正明是专门上了齐鲁特色的煎饼,并且搭配上了大葱和特色的酱菜,以及一碗乌鱼蛋汤。

  这样的搭配,自然是让现场侨胞们真正体会到家乡味道。

  吃的最满意的人还是司徒老先生。

  当然,主要还是因为司徒老先生见到了冯宗嘏。

  省里来的几位也都通过这顿宴请,对汇泉楼和冯正明的手艺有了另一种了解。

  尤其是在司徒老先生一些点拨下,让他们意识到冯正明和汇泉楼对齐鲁和泉城的重要。

  从今天侨胞们脸上满意表情,省里的几位没想到,原来他们眼前守着一个宝贝。

  有冯正明和汇泉楼的存在,完全可以打造出泉城乃至全省的鲁菜特色点。

  过去省里接待侨胞和外宾时,总是优先考虑聚丰德等几家大酒楼。

  这次来汇泉楼过后,让省里几位觉得以后应该多考虑汇泉楼。

  这样一顿接待,可以说是宾主尽欢了。

  在大家都吃完,冯正明也是被再次请来包间里。

  司徒老先生看着冯正明问:“你今天的几道菜,应该都加入了你自己的想法吧?像是那道爆炒腰花,你是怎么做到,几乎刚好断生?”

  听到这么一问,冯正明微笑说:“是我平时练得比较多,算是很好的掌握住了做法。”

  司徒老先生笑起来:“看起来你平时确实花了不少的功夫研究。”

  不等冯正明开口,司徒老先生问:“你是不是很热爱烹饪?”

  冯正明点头:“是的,我非常喜欢烹饪,我享受在后厨里亲手做菜的感觉,更喜欢看到客人品尝到美味时惊讶和喜悦。”

  司徒老先生说:“很好,保持你这份心,你一定会成为最厉害的厨师。”

  冯正明微笑向司徒老先生表示感谢:“谢谢司徒爷爷。”

  这个时候,省领导也开口问:“小冯以后如果让你们汇泉楼负责一些接待工作,你们是不是能够胜任?”

  冯正明听了自然明白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获得省里一些接待工作,等于说是让汇泉楼获得官方背书了。

  以后汇泉楼生意会更有保障,也会更方便冯正明自己的发展。

  不过他想了想还是说:“领导,我们汇泉楼可能做传统鲁菜方面,还是会比聚丰德他们几家差一点。”

  领导笑着说:“这没关系,你们负责一些侨胞和外宾的接待,我觉得你们汇泉楼更有优势。”

  见领导都这样说,冯正明自然也不好继续推脱了。

  “感谢领导信任,汇泉楼和我一定会全力以赴。”

  得到这个回答,省领导自然是很满意。

  “好,我们相信冯主厨你。”

  大家又一起聊了一阵,省里的人和其他侨胞纷纷离开了。

  司徒老先生没有一起走,而是留下要和冯宗嘏好好叙叙旧。

  冯正明自然也是给爷爷他们专门安排了一个安静房间。

  只有两位老兄弟的情况下。

  冯宗嘏终于把憋了一个晚上的话说出口。

  “大哥,当初我是想要让瑾姐去找你,不过瑾姐跟我说,她和你已经结束了,后来瑾姐她面临家里的一些压力,所以我们就在一起了。”

  司徒老先生反倒是比较洒脱,他明显是已经放下了当年的那份感情。

  “宗嘏你其实不用跟我解释的,我相信婉瑾选择你,是她真心愿意和你在一起,我知道你们一定一起经历了很多,可能一起吃过不少苦,我相信你们的感情。”

  冯宗嘏和老伴曾经确实是吃了不少苦。

  尤其是冯宗嘏的老伴柳婉瑾是一位老师,一位很有才华的知识女性。

  再加上家庭出身上的一些问题,一度是经历了一段相当艰难的日子。

  在那些日子里,是冯宗嘏始终不离不弃,为老伴和孩子们遮风挡雨。

  所以虽然柳婉瑾比冯宗嘏年龄大几岁,她和司徒老先生昔日算是青梅竹马的初恋。

  但实际上柳婉瑾告诉过冯宗嘏,她一生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嫁给了冯宗嘏。

  司徒老先生从怀里掏出那封,他一直贴身携带,来自柳婉瑾给他的最后一封信。

  “宗嘏,这封信我一直都带在身上,现在交给你,我想你看了这封信,应该会明白婉瑾她对你的心意,你们才是真正最适合的一对。”

  冯宗嘏伸手接过了信,看到信上熟悉娟秀的字,老爷子泪水几乎瞬间夺眶而出。

  信上的内容很简单,在这封信上,柳婉瑾对司徒先生的称呼是“兄”。

  这封信的字里行间里也完全没有任何男女情谊。

  信中所阐述的感情,是妹妹对远赴异国他乡求学兄长的祝福。

  同时在信上,柳婉瑾反倒是写明了她对冯宗嘏的感情,附上了他们两人结婚照,并且希望获得司徒老先生的祝福。

  看完这封信,冯宗嘏一瞬间仿佛回到那个夏日午后。

  明媚阳光下,那位他从见到第一眼就喜欢的姐姐,竟然主动对他说:“小冯,我们结婚吧。”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ee.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ee.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